这是很多人在体检后拿到报告时的第一反应。颈动脉斑块到底是怎么回事?它真的那么可怕吗?今天我们就来详细聊聊这个话题,帮你科学应对,远离脑梗风险!
一、颈动脉斑块是什么?
颈动脉是位于颈部两侧的两条大血管,负责向大脑输送血液。斑块则是血管壁上的“沉积物”,主要由胆固醇、钙质、纤维组织等组成。随着年龄增长、不良生活习惯或疾病影响,血管内皮受损,血液中的脂质沉积在血管壁上,逐渐形成斑块。
斑块的形成是一个缓慢的过程,早期可能没有任何症状,但如果不加以控制,斑块会逐渐增大,导致血管狭窄,影响脑部供血,甚至可能脱落形成血栓,引发脑梗。
二、发现颈动脉斑块,严重吗?
体检发现颈动脉斑块,先别慌!斑块的严重程度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:
1. 斑块大小:
轻度狭窄(<50%):一般不会明显影响血流,但需要积极干预。
中度狭窄(50%-70%):需密切关注,结合其他危险因素评估风险。
重度狭窄(>70%):可能引发脑缺血症状,需考虑手术治疗。
2.斑块稳定性:
稳定斑块:表面光滑,不易脱落,风险相对较低。
不稳定斑块:表面不规则,容易破裂或脱落,形成血栓,风险较高。
3. 是否伴有症状:
无症状:通常提示斑块较小或较稳定。
有症状:如头晕、视力模糊、肢体无力等,可能提示斑块影响脑部供血,需尽快就医。
三、发现斑块后,该怎么办?
饮食调整:少吃高脂肪、高胆固醇食物(如肥肉、动物内脏),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(如蔬菜、水果、全谷物),控制盐和糖的摄入。
坚持运动: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,如快走、游泳、骑自行车等。
戒烟限酒:吸烟会直接损伤血管内皮,加速斑块形成;过量饮酒也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风险。
控制体重:肥胖会增加血脂异常和高血压的风险,建议将体重指数(BMI)控制在18.5-24之间。
保持良好心态:长期压力过大会导致血压升高,不利于斑块稳定。
-他汀类药物:降低胆固醇,稳定斑块,防止斑块破裂。
-抗血小板药物:如阿司匹林,预防血栓形成。
-降压药和降糖药:根据具体情况,控制血压和血糖。
四、什么情况下需要手术?
如果斑块导致血管严重狭窄(>70%),或者斑块不稳定、已经出现脑缺血症状,医生可能会建议手术治疗。常见的手术方式包括:
1.颈动脉内膜剥脱术:通过手术切除斑块,恢复血管通畅。
2.颈动脉支架植入术:在狭窄部位放置支架,撑开血管,改善血流。
五、预防胜于治疗,远离斑块从今天开始!
颈动脉斑块的形成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,预防比治疗更重要。以下是一些预防建议:
1. 健康饮食:低盐、低脂、低糖,多吃蔬菜水果。
2. 坚持运动:每天至少3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。
3. 戒烟限酒:彻底戒烟,限制酒精摄入。
4. 定期体检:尤其是有高血压、高血脂、糖尿病等高危人群,应定期检查颈动脉。
发现颈动脉斑块不必过度恐慌,但也不能掉以轻心。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、科学的药物治疗和定期复查,大多数斑块都可以得到有效控制,远离脑梗风险。如果你的体检报告提示颈动脉斑块,建议尽早咨询医生,制定个性化的干预方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