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我妈中风后,喝口水都呛,没法进食,这可怎么办呀?”
“家里老人得了脑卒中,吃饭成了大难题,怎么喂饭才安全呢?”
“吞咽困难是不是就得一直靠鼻饲啊?”
相信不少家有卒中患者的朋友,都被这些问题深深困扰着。今天,咱们就来好好唠唠,卒中后吞咽障碍人群到底该如何安全进食,帮大家排忧解难。
什么是卒中后吞咽障碍
脑卒中后吞咽障碍,就像一个捣乱的“小恶魔”,它会破坏下颌、双唇、舌、软腭、咽喉、食管等器官的运动功能,从而影响患者的吞咽功能,导致患者没办法安全有效地把食物从口腔送到胃里。
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表现多样化,有的比较容易发现,比如吃饭时嘴角漏食物,喝水、进食时呛咳,流口水,张不开嘴,吞咽完会不自觉地清嗓子等。有的症状不明显,不易发现,如进食速度变慢,吃饭时长延长,进口量变少,吞咽迟缓。这些都是卒中后吞咽障碍在 “作怪”,大家可千万不能忽视,一定要及时发现并处理。
对于轻度吞咽障碍的患者,并不一定非要插胃管。只要咱们在进食前、进食中、进食后做好精心护理,他们也能安全地享受美食。那具体该怎么做呢?别着急,下面就给大家详细讲讲。
卒中后吞咽障碍护理要点
进食前准备
1.贴心细节安排:饭前,准备工作做到位。如陪患者上个厕所,净手,帮患者清洁口腔,有假牙的帮忙戴好假牙,要是需要眼镜,也可戴上,让他们更能清楚看到饭菜,增加食欲。做完这些,别忘了轻声告诉患者要准备吃饭啦,让他们在心理上也做好准备。
2.合适体位选择:体位对安全进食很重要。如果患者意识清醒,能坐,安排患者安坐在椅子上,双脚平放在地,身体坐直,颈部保持中立位,这样的姿势能让食物顺利地往下走。要是患者没办法坐起来,把床头抬高 30 - 45 度,或者根据实际情况再高一点,同时让患者的头颈部稍前屈,利用重力来帮忙吞咽。
3.营造安静环境:吃饭时,营造一个安静的环境。关掉电视、音响等会发声的设备,减少聊天,避免分散患者注意力,让患者专心吃饭,减少呛咳的风险。
4.合理控制时间:进食时长控制在 30 - 40 分钟较合适。在进食过程中,千万不要催促,避免紧张,紧张容易引起呛咳或者误吸。
食物的选择
对于吞咽障碍的患者,选对食物是关键。食物的选择应先易后难,容易吞咽的食物其特征有:柔软、密度及性状均一;有适当的黏性、不易松散;易于咀嚼,通过咽及食管时容易变形;不易在黏膜上滞留等。对于食物可以进行如下改变:
变稀为稠:如果患者喝水容易呛,那就给液体加点 “料”。在水、汤这些液体里加入增稠剂,让它们变成糊状。这样一来,食物在咽喉部流动的速度就变慢了,大大降低了误吸的可能性。
化硬为软:对于质地硬的食物,我们可以用一些烹饪小技巧。比如说苹果,把它做成苹果糊、苹果泥,或者烤成苹果松饼,让食物变得柔软,质地均匀,这样患者咀嚼起来就轻松多了。
食物选择顺序:食物选择顺序一般是:胶冻状→糊状→固体食物→液体,再根据患者饮食习惯进行选择,兼顾食物的色、香、味等。而且要注意,每次喂食的时候,尽量选择单一性状的食物。像面片汤、泡饭这种既有固体又有液体混合在一起的食物,比较容易让患者呛咳误吸,最好不要给他们吃。
进食中注意
1.调整一口量:进食时,选择适于患者吞咽的每次入口量,正常人的每次入口量约为20ml。过多易残留导致误吸,过少难以引起吞咽反射。一般先以约3~4ml开始,根据患者康复情况酌情增加。
2.控制喂食速度:
缓慢进食,一口食物充分咀嚼后再吞咽。合理控制进食时长,进食时间过长可导致吞咽疲劳,增加误吸风险。
3.选择正确喂食体位:喂食者位于健侧。这种体位食物不易从口中漏出,有利于食团向舌根运送,患者更容易把食物咽下去,避免过多食物残留在口腔里。在进食时可以增加如下进食技巧如点头吞咽、侧方吞咽、交互吞咽等。
4.耐心观察:
患者在进食时出现异常情况如持续呛咳或者疲劳不配合,应停止进食。
进食后的处理
1.进食后口腔护理:进餐后保持口腔清洁,清除口腔残留物、漱口等,防止误吸入呼吸道造成定植菌繁殖,增加吸入性肺炎发生率。
2.保持合适体位:进食后30分钟内不宜翻身、拍背、吸痰等;保持舒适的半卧姿势或坐位30~45分钟,防止食物反流。
3.误吸的应急处理:
a.首先停止进食,迅速将患者侧卧位;
b.迅速清除口腔内的食物残渣,同时紧急呼救;
c.常用急救方法:海姆立克急救法;用力拍背(从下往上)。
最后,如患者的情况没有得到有效改善,需在专业技术人员的评估和指导下进行康复治疗。希望每一位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患者,都能在我们的精心照料下,安全、顺利地享受美食。